北宋通判是什么官职-宋朝判官是什么官职
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朝通判的文章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通判,官名,宋太祖赵匡胤设。通判是皇上亲自任命到各州,辅佐知州一起治理各州,通判可直接向皇上禀报各州的事情,如果有政令需要颁布,需要同时有两人的署名才能生效。在官职上,通判在知州下一级,但是可以绕过知州直接向皇上报告,通判放在现在,相当于哪一级别的官?
通判是“通判州事”或“知事通判”的简称,宋朝时,赵匡胤吸取前朝教训,为了防止出现唐末时藩镇武将专权、皇权旁落的局面,就加强集中中央权力,于是新设了一个官职通判。通判的作用一个是用来监督各知州,另一个作用是,通判可以用来制约知州,两人一起治理,又因为官职权力的相互缠绕,知州一般会防范着通判,害怕通判抓到自己的错误或者把柄报告给皇上,所以两人不会太亲近。
宋代的通判除了兵马,赈灾的财务粮食,处决重大犯人案件其他的事情都参与发表意见,并且掌握一票否决权,同时,通判也肩负着监察的职能,一旦知州等有不良行为,通判就会向皇上汇报。但是知州在官职上是高于通判的,就这样,通判和知州形成了制约,可以避免知州坐大地方权力,与现在相比,宋代的通判就像是地方行政主要领导,职能也与现在的检查组相似。
通判的职能不仅仅局限于赵匡胤规定的几个,到南宋时,通判的职能也增加了。有文献记载“入则贰政,出则按县”、“有军旅之事,则专任钱粮之责”、“经制、总制钱额,与本郡协力拘催,以入于户部”,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知道,通判的权力越来越大,在一州中是二把手,在县城可以代替县官断案,有战争时,可以承担押运粮草的责任,征收的粮草赋税需要和知州一起押送到户部。南宋时的判官和现在相比就好像是有行政能力的检查组。
苏轼做过杭州通判,王安石做过扬州通判,陆游做过镇江通判等,宋朝通判一职很难做出政绩,所以很难提升,这也就导致通判一职在后期变了味道,有人为了官职更高,就与地方官官官相护,成为朝廷一大毒瘤。赵匡胤原意是要相互制约的,但是没想到最后给朝廷留下了一
北宋童贯简介?宋朝童贯简介
对童贯掌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
想必大家都知道,童贯是北宋六大奸臣之一,但是他与其他奸臣不一样,童贯执掌军权二十年,还曾带兵打过仗。古代宦官一般是侍奉皇帝左右,很少能带兵打仗的,童贯却是例外,而且战绩还不错,方腊就是被他平定的。
童贯体貌魁梧,穿戴讲究,腮下生有胡须,皮骨坚硬如铁,不像宦官。后宫中从妃嫔以下他都用财物结纳,每天都能听到后宫中人称赞他的话。他恩宠显赫,门庭若市,岳牧、辅弼多出自他的门下,厮养、仆圉官诸使者达数百人。
童贯少年时在宦官李宪门下,性情乖巧,从做给事宫掖时起,就善于揣度皇帝的意旨,预先做出顺承的事。宋徽宗即位后,童贯开始和蔡京交往,因为帮助蔡京为相,蔡京举荐他为西北监军,领枢密院事,执掌兵权,权倾内外,当时称他为“媪相”。
后来,童贯为经略安抚制置使,又连续升官至武康军节度使。因讨伐溪哥臧征,收复积石军、洮州,被加官为检校司空。童贯恃功而骄横跋扈,选拔将领官吏,都直接奏明宋徽宗,权倾一时,发号施令超过了皇帝的制敕。
方腊起义的警报上奏到京师,宋徽宗赶紧派童贯、谭稹为宣抚制置使,率禁军及秦、晋二地蕃、汉兵共十五万前往东南平叛。不久,宋大兵到来,合兵一处攻打义军,杀义军九千人,筑起五座高台,义军退守杭州。
童贯、谭稹的前锋到达清河堰,宋军水陆并进,收复了所有被义军占领的城池。方腊及妻子邵氏、儿子方毫、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在梓桐峒的石涧中被俘,义军七万人被杀。次年,方腊余部都被平灭,童贯因功迁为太师,改封为楚国公。
童贯一生东征西讨,镇守边关平定方腊叛乱,可以说战功不少。他以宦官身份执掌军权二十年,难道宋朝没有武将可以领兵了吗?其实,北宋末年,奸臣当道,以蔡京为首的“六贼”结党营私,有才能的武将都被排除在外了。
北宋初年还是有很多能打仗的武将,从赵匡胤陈桥兵变就可以看出,后来赵匡胤担心皇位坐不稳,通过“杯酒释兵权”后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,武将权力大大削弱,出现战备不修,兵不知将,将不知兵的情况,后来能带兵的武将都没有了。
家喻户晓的杨家将就是很好的例子,杨业、杨延昭和杨文广都是有名的杨家将,但是,杨家将后期就基本上没在历史舞台上出现过了,后世基本上也是碌碌无为,或担任朝廷的中下级军官,或默默无闻,兵权就落入向童贯这样的宦官手里。
童贯和宋徽宗难逃,逃跑过程中滥杀无辜,被御史弹劾,谪为昭化军节度副使,发配到英州吉阳充军,在途中被赐死。他极尽邪恶,招致祸乱,天下遭殃,即使把他剁成肉酱也不能抵偿他的罪责,大家
- 上一篇:北宋推行庆历新政的是谁-北宋庆历三年推行庆历新政的是谁 [2024-05-15]
- 下一篇:北宋太宗赵光义-赵光义是怎样对待赵匡胤的后代也-万州9500s油烟机清洗 [2024-05-15]